大家來為2006 ING 台北國際馬拉松加油吧!


2006年ING台北國際馬拉松即將於12月17日星期日清晨七點在台北市政府廣場開跑,希望大家來共襄盛舉!

2002年我奉獻了我的初馬給台北馬拉松,之後每年的台北馬拉松我必參加,雖然中間經歷了騎車摔斷鎖骨、以及老化引發後背酸痛等狀況,我仍參加十公里的路跑,今年我將以倒跑參加半馬,可以說台北馬拉松仍是我的最愛。

三個禮拜前因為想瞭解ING New York Marathon的路線,乾脆就作了個Google Earth的導覽,這也觸發了我作ING台北國際馬拉松GE導覽的念頭,一頭栽下去,才知道工程之浩大,因為想作的比較豐富些,除了路線的確定,我也將沿線的立體建築物放進來,因為怕檔案太大GE跑不動,所以修整再三,對於沿途的高架道路及橋樑,為求逼真,乃在sketchup軟體上製作,整整兩個禮拜,我大概有十天都在跟高架道路奮鬥,滑鼠按太多,至今右手仍有點酸麻,基本上台北馬拉松42.195公里的路程,踫到的高架道路及橋樑都已建好,雖然有些高架橋太過複雜只好加以簡化,最後再從3D Warehouse中抓過來別人已作好的圓山大飯店(感謝SugarSmax的提供)以及台北101(感謝ZNO的提供),至此乃大功告成,我已迫不及待的要端上網與人分享了。

比起百年的ING紐約馬拉松,雖然很多方面確實台北馬拉松差很多,但在我製作之過程中,我發現台北馬拉松仍有其獨特的一面,沿途從前半段開始穿越市中心區,穿行在台北最美的林蔭大道-仁愛路及中山北路,後半段因交通的考量大都在高架道路奔馳,但台北的景觀卻可從較高點來飽覽,其間跨過四座美麗的橋樑,並穿過一條800公尺隧道以及一條750公尺的地下道,台北101幾乎全程皆可看到,真的是貨真價實的城市馬拉松。
好了!開始了!你可以有五種方式來導覽台北馬拉松:

第一種是透過我預錄的導覽錄影檔,在此處按[下載]後,就透過你的個人電腦的影音瀏覽器如Windows media player等,慢慢欣賞吧!
第二種是在閱讀整篇文章之後,在最底下下載這個台北馬拉松GE導覽檔,系統會自動打開Google earth,請你設定好導覽的各項參數(在tools/options/touring/之下的俯角(Camera Tilt Angle)拉到最右的80.0、視野(Camera Range)設為300公尺、速度(Speed)則可設在200,整個行程約10分鐘),接著將游標點到ing2006route這個導覽路徑,然後請按下方三角形的tour play鍵就可以開始整個行程導覽。

第三種方式是依里程碑的導覽,設定好導覽的各項參數(在tools/options/touring/之下的導航速度(Tour Speed)設為0.2、導航暫停(Tour Pause)設為2.5,整個行程約2分鐘),接著將游標點到「里程碑」這個目錄,然後請按下方三角形的tour play鍵就可以開始依照每五公里的里程碑,及東西向高架道路兩端折返點的行程導覽。
第四種方式是依沿線交叉道路路標的導覽,請重新設定好導覽的各項參數(在tools/options/touring/之下的導航速度(Tour Speed)改設為1、導航暫停(Tour Pause)設為0.1,整個行程約2分鐘),接著將游標點到「路標」這個目錄,然後請按下方三角形的tour play鍵就可以開始依照與馬拉松路徑交叉的每條道路的導覽。

第五種方式是由你自由飛,隨你意飛覽台北,這時你可以打開地標目錄的顯示,原來我因為怕整個圖面太過複雜而關閉的地標就可顯示出來,這個方式較適合對於GE駕馭純熟的使用者。
當你看完以上的操作說明之後,你就可以在此下載[ING台北馬拉松GE導覽檔],若你不太瞭解詳細操作時,隨時可回頭來再詳看,若仍不太清楚,請留言給我,我很樂意給你詳細解說。

Enjoy it!

2 Responses to “大家來為2006 ING 台北國際馬拉松加油吧!”


  1. […] 2007年 ING台北國際馬拉松訂於12月16日開跑 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馬拉松即將於12月16日開跑,今年仍由ING所贊助,路線也沒改變,所以欲上Google Earth跑馬者,請自行到我去年(2006)設的跑馬場練練,今年我再加個朋友Walker於2005年所拍攝360度環場,請在此下載kmz檔,即可進入2005年的時空,懷念當時的盛況,相信今年應該更勝以往。 […]


  2. […] 自從前年(2006)在Google Earth上作了”大家來為2006 ING 台北國際馬拉松加油吧!“,原以為去年路線沒改變,所以沒再作更動,但比賽那天到現場拍照,才知路線已有所改變,那今年就改頭換面,也配合Google Earth Browser Plugin的操作介面,請大家先行上網來跑步吧! […]

Trackback this Post | Feed on comments to this Post

Leave your Comment

Quicktags: